精选小说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  • 精选小说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文盲写小说
  • 更新:2024-02-27 06:26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66章
继续看书
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,热血十足!主人公分别是崇祯王承恩,由大神作者“文盲写小说”精心所写,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:。九边大军尚且缺饷,陛下给百姓发钱的消息传出去,臣怕边军军心不稳。”“边军的亏空,今天差不多能补上。昨日从成国公府上抄没家产超过了五百万两。”“五百万两???”李邦华瞪大了眼睛,不敢相信。他清楚自崇祯十五年以后,当官的没有不贪污,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成国公府,竟然能搜出五百万两银子。为什么说没有不贪的?他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......

《精选小说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精彩片段


崇祯不说话,既不承认也不否认!


“臣以为给京师百姓发钱治鼠一事有待商榷。九边大军尚且缺饷,陛下给百姓发钱的消息传出去,臣怕边军军心不稳。”

“边军的亏空,今天差不多能补上。昨日从成国公府上抄没家产超过了五百万两。”

“五百万两???”李邦华瞪大了眼睛,不敢相信。

他清楚自崇祯十五年以后,当官的没有不贪污,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成国公府,竟然能搜出五百万两银子。

为什么说没有不贪的?

他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,军队吃空饷的问题不是没法管,而是不能管。缺饷的明军到处举白旗,武将们为了笼络军队,只能想方设法搞钱。

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吃空饷。

一旦朝廷欠饷,之前吃空饷的钱就可以拿出来补贴,解一时之急。

朱纯臣当过几年京营总督,虽然猜到他会贪墨,但没料到数额竟然如此之大。

见李邦华愣神,崇祯吩咐道:“李阁老,朕怕你募兵不顺,特在西四牌楼附近搭了个戏台,你们兵部看戏的同时正好可以募兵。”

“至于练兵...你是行家,看着办就行。”

“是...臣这就去办。”李邦华眨了眨因为休息不好而通红的双眼,迈步离开。

王承恩在殿门外看着崇祯从容不迫的样子,有些欣慰。皇爷的驭人之道,比之前强了不知多少倍。

隐约间,他觉得皇爷变了。

不,是成长了。

他虽然没受过多么正统的教育,在看人这方面却准的很。

大明的天,越来越亮了!

“皇爷,东厂提督王之心求见。”崇祯刚要休息一会,王承恩的声音从殿门附近传来。

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王之心步履匆匆的迈步上殿,叩首施礼。

礼毕后,王之心小心的问:“陛下,定国公府已被臣围了一夜,不知陛下有何吩咐。”

崇祯猛地一拍桌子,声音之大吓得王之心直接跪地。

“吩咐?你们东厂没有朕的吩咐就破不了案是吗?”

“朕登基这么多年,花了这么多钱,养了这么多人,你告诉朕有何吩咐?”

“嗯?”

王之心额头冷汗直冒,跪在地上不停地用衣袖擦汗,“陛下,臣...这就去办。”

离开乾清宫后,王之心站在原地想了一会。

他来这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找骂,而是想探一探崇祯的口风。

如果提到定国公时皇上面有不悦,那么定国公就可以是凶手!

证据随时都能制造。

结果皇上表现的滴水不漏!

这就难办了。

定国公是凶手吗?哪个凶手会傻到藏在自己家行刺皇帝?

可是。

如果他不是凶手,幕后真凶会是谁?

行刺之人已经死了,线索断了。

别说三天破案,就是三十天也没戏。

王之心顿感头大。

想了一会王之心猛地一拍大腿,急匆匆离开。

......

皇城北安门外,北镇抚司衙门。

李若琏刚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,正在处理皇上交给他的任务。

崇祯让他办三件事。

灭门之事已经办完了,模仿勋贵,朝臣笔迹的信件也已完成。

最后一件比较难办,但也查的差不多了。

明朝商业发达,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功劳。

明朝九边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,武器,护具,火器数量非常惊人,前期主要靠武官押运。但弊端是满载去,空载回,成本居高不下。

后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,便委托商队运送。运送时配备武官,士卒押运,确保万无一失。


史书记载最早的手投弹药来自宋朝咸平三年,中国历史上火枪的发明者唐福

向宋真宗贡献了初版手雷。

焦勖第二个回过神儿来,他拱手道:“陛下,臣心中已有手雷的雏形,就是不知与陛下心中所想是否一致。”

汤若望最后一个反应过来,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说道:“大明皇帝陛下,臣好像知道什么是手雷了。”

崇祯愣了下,他被汤若望的口音震惊了。

六个字形容:那叫一个地道,只听声音还以为对方是个老北京。

北京话并非形成于满清,源头可以追溯到元朝甚至辽金时期。靖康之变后女人真说汉语并和燕云地区汉人语言融合,可以算是现代北京话的源头。

汤若望继续说:“手雷如果制作得当是可以用在战场上的。”

“详细说说。”

汤若望没说话,看向工部尚书范景文。

不能抢领导风头,这点人情世故他还是懂得。

“臣心中有个想法,不知与陛下口中的手雷是否一致。”工部尚书范景文低着头说道。

“此物制作过程不难。”

“对,比爆竹略微麻烦一些。”崇祯补充道,“现在能做吗?”

“臣可以让他们试一试。”

“快去试,朕在这儿等。”

得到崇祯的允许后,范景文带着焦勖和汤若望急匆匆离开,走向军器局旁边的院子。

工部不缺火药,更不缺工匠和材料。

不到两刻钟的时间,范景文带着焦勖和汤若望走了回来。

范景文走在最前面,他左右手分别托着一个小号爆竹,高约二十厘米,直径目测也有二十厘米。

汤若望走在第二位,他左手托着一个小号爆竹,右胳膊夹着一个中号爆竹,高度和直径都比小号爆竹粗了十公分左右。

焦勖走在最后面,他双手抱着一个超大号的爆竹。高约六十厘米,直径差不多有五十厘米。爆竹十分沉重,以焦勖的力量抱着也有些吃力。

锦衣卫见状顿时大惊,纷纷抽出腰刀拿出弓弩,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。

为首的锦衣卫千户正要上前拦截被崇祯挥手制止,“不用检查,让他们过来。”

“陛...陛下,臣怕他们三人有不轨之举。”

“没事,你们暂且退去,朕要和他们商议秘事。”

“遵,遵旨!”锦衣卫千户不放心的一步三回头,用眼神警告范景文不要做出僭越之举。

如果崇祯出现意外,他们这些人的三族都会成为殉葬品。

范景文率先把手雷放到旁边的石桌上,另外两人照做后依次摆开。

范景文指着最大的爆竹说道:“陛下,这是臣做的小号手雷,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铁珠,硬纸。重四斤八两(明代一斤约596克),捻信长五寸,点燃五息后爆炸。”

崇祯尝拿在手里掂了掂,分量不轻,普通人扔出十几米远已是极限了。

平原野战肯定不能用,稍有不慎就会做出杀敌一千自损九百的举动。

对守城来说足够了。

居高临下,扔下去就能伤人。

不过...刚从鼠疫中缓过来的老百姓有力气吗?

他指着手雷问道:“范尚书,京师新招募的兵士扔的动吗?”

范景文怔了下,想起了兵部募兵的要求:能拿起砖头者皆可招募。

怪不得兵部要求如此低,原来陛下早就想到了用手雷御敌。

一块砖头(土坯)重约十六七斤,能拿起砖头的人肯定能拿起手雷。

“你们觉得,朕能守住京师吗?别说假话空话,说实话。”


王宝林舔着干裂的嘴唇,看向李若琏。

“说实话。”李若琏使劲朝王宝林眨眼。

心想你小子是老子带来的,千万别说错话,要是说错话万岁爷怪罪下来,我也得受牵连。

得到李若琏的指示后,王宝林认真的说道:“回万岁,够呛!”

李若琏两腿一软差点跪下。

“朕觉得也是。”崇祯毫不在意,他就想听实话。

“所以,朕现在有一件大事,你们愿不愿意干?”

“小人愿往!”

“小人也愿往!”

“可能有去无回,考虑清楚。”

王宝林稍微停顿片刻,非常认真的磕了个头,“陛下,小人年纪小读书少,但是明白一个道理,生是大明人,死是大明魂。”

“此去刀山火海,有死而已!”

崇祯有些诧异,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暗卫竟然能说出这种话。

不由得对王宝林多看了两眼。

王宝林刚过弱冠之年,下巴上的胡须虽然浓密,脸上却尚有一丝稚嫩之气。

眉目之间藏着一丝武将的英气。

从面相看,是个带兵打仗的好料子。

“读过书?”

“是,读过几年社学。”

社学是县衙创办的学校,再往上是府里的郡学和京师的国学。

明代与满清不同。

满清遍地文盲,明朝则普及了义务教育(名义上)。

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到学校就读,否则会惩罚其父兄。到了弘治年间,朝廷屡次强令天下州府县设立社学,并规定十五岁以下的幼童必须到社学读书,而且不分贵贱贫富,一视同仁。

“嗯,朕的计划很难。此事若成,京师可守。此计若是不成,大明难保!”

王宝林和其他几人快速交流眼神,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慌张。

之前拍胸脯保证时,他们以为是一项见不得人的任务。但越听越不对劲,皇上的任务怕是比天还大。

王宝林急忙说道:“万...万岁,不知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!我们虽然不怕死,却怕误了万岁的计划。”

崇祯摆手:“你们只管去,去了之后只需尽心尽力办事,若是不成,乃天命也。”

大殿内,气氛有些压抑。

王承恩和李若连看着崇祯帝,心中很是担忧。

大明在风雨中飘摇了十几年,皇上累了,大明也累了。

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竟然让陛下说出这种话?

“小子们,陛下交代给你们的事,能不能完成?”李若琏拍着王宝林的肩膀大声问道。

“能!”三个年轻人跪在一排,声音无比坚定。

崇祯点点头,“好,很好。朕的计划是让你们去投靠李自成,明白朕的意思吗?”

“反间计?”王宝林错愕中带着些许兴奋。

“你有点聪明,却不够聪明。”

“万岁,小的...听不懂。”王宝林觉得脑子不够用了。

不止王宝林,就连王承恩和李若琏这两个人精,也不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什么药。

“朕不是让你去流贼那边搞谋反,而是让你去当流贼!”

王宝林僵在原地,后脊背发凉,“万...万岁,小人此生忠于大明,终于万岁,绝不会背叛投敌。”

其他两人人也纷纷跪地伏首,表达忠诚。

崇祯嘴角带着微笑,缓缓说道:“朕并非考验你们,而是让你们去当忠于朕的流贼。只要能待下去,就一直待在里面。平日里帮朕做点事,传递一些情报。时机一到,你们便是朕的内应,懂?”

王宝林张着嘴琢磨了一会,刚想点头,脸色露出为难之色。

“末将明白了!只是...。”


紧接着早魏藻德,王正治府中查抄出二十万两银。


成国公府抄出二百万两现银(其中十一万两黄金折银算作一百一十万两),三百万两财物。

在张缙彦家中抄出白银十七万两。

太子南迁的当夜,从朝臣勋贵手里抢了四百多万两。

最多的是八大奸商,李若琏在这八家商号中查抄的现银超过了一千万两,其他财物折银近三百万两!

平均每个商号都超过百万。

而这些,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。

真正的财富不在这里,在他们的老家!

那里有金山和银山!

这些银子就是他免全国一年田赋的底气和资本!

方岳贡见崇祯不再提钱的事,他也不好说什么,只能点头同意。

“其他人还有没有对策?”

见其他人不说话,勇卫营参将庞子晋向前半步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三千营王副将说的话当中有可取之处。”

“详细说说。”

“是,流贼大军直奔京师而来,我们可以派出一支轻骑沿途袭扰,不求伤敌,只求在自保的基础上减慢对方行军速度。争取来的时间一方面可以坚壁清野,另一方面可以操练新兵,加固城墙。”

“不知陛下以为如何?”

“准了!从勇卫营里挑出三五百人即可,记住,多少人去,多少人回,不能出现任何伤亡。”

“迁徙百姓事关重大,由方尚书全权负责此事。你可以调动五城兵马司的人协助,其他人各司其职,整军备战。”

“遵旨。”

随着众人离去,乾清宫内再次恢复安静。

崇祯坐在暖榻上开始复盘。

此时此刻他不是皇帝,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。

朝中的文武,城中的士兵,乃至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棋子。

只要能赢他什么都不在乎!

但是,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。

每一步棋都必须慎之又慎。

良久,他睁开眼喊道:“王承恩,让李若琏给朕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来,最好是上有父母,下有妻儿。还有,一定要生面孔,忠诚且不怕死。”

王承恩不敢多问,急忙传达消息。

这个要求确实很难,直到中午吃完饭,李若琏才带着三个人来到乾清宫门外。

“陛下,李若琏在门外求见。”

“宣。”

三个人年纪都不大,身材都很瘦弱,脸上带着营养不良的土黄色。他们不敢直视崇祯,刚走进殿便跪倒磕头。

施完君臣之礼后,李若琏开始介绍:“陛下,这三人是臣刚从河南一带调回来的暗卫(线人),整个京师认识他们的人不超过五个...不...”

他抬头目光扫过王承恩,有用眼角的余光撇了下崇祯,改口道:“七个!”

崇祯点头,“你们别紧张,来,从左往右自报家门。”

三人在崇祯的安抚下稍稍放松,开始介绍自己。

“王宝林,今年二十一岁,山东济南府人。”

“周铁柱,十九岁,河南开封府人。”

“李宝,二十一岁,湖广荆州府人。”

......

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。

等所有人都介绍完后,崇祯转过身背对着他们问:“欠饷可曾发了?”

王宝林非常激动,这是他第一次来皇宫,虽然王承恩告诉他们不能乱看,但他还是忍不住偷看了几眼。

此次得到天子召见,是一件天大的荣誉。

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,极力控制身体,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:“回...回万岁,都发了。”

崇祯点头,内阁他们办事效率确实高,锦衣卫暗卫的饷银竟然也都发了。


“账册上记载了自崇祯十五年到崇祯年十七年元月,陈演任户部尚书时,户部雇佣商号为九边大军运粮草,器械的所有记录。”


“总共有二十八家商号,其中陕西商号有三家,山西商号有十家,浙江商号有五家,山东商号三家,南直隶徽州商号四家,湖广商号三家。”

“据账册记载,每次运送时,其中一些商号会向陈演进献数量不等的银子。多则十数万,少则数千,总数加起来已达数百万之巨。”

“陈演收到银子后并不会独吞,而是将银子分成几份,送给朝中大臣。这些大臣多在吏部,兵部,工部和户部任职。”

“臣顺着这条线索,昨夜已将相关商号的人全部缉拿押在诏狱。并在这些商号里找到了被抢财物,经过连夜审讯,真凶已经招供。”

“真凶是谁?”李邦华忙问道。

“凶手有百余人,分属八家不同的商号。他们知道伪装成抢钱杀人的凶手,实际上是寻找这本账册和这些书信。”

八家商号?

晋党领袖党崇雅有种不好的预感。

不等众人缓过神,李若琏高举手中的书信说道:“这些是陈演与朝中大臣往来的信件,还有陈演私通流贼和建奴的铁证。”

“这些商号就是陈演私通流贼的帮凶,他们想杀人灭证。”

此言一出,满朝皆惊!

他们对陈演贪污并不意外,意外的是前内阁首辅竟然私通流贼和建奴!

贪墨是一回事,私通流贼和建奴是另外一回事。

前者砍头抄家是上限,后者砍头抄家是下限!

“其中一封信是李闯贼手下大将刘宗敏,亲笔写给当朝户部左侍郎沈维炳的,不知为何落到了陈演手中!”李若琏举起一封信,递到李邦华手中。

李邦华脸色难看至极,虽然他知道沈维炳速来贪墨,但给朝廷办事却从来不马虎。

只要户部有钱,前线的军饷和粮饷就不会延误。

这也是他继续重用沈维炳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万万没想到,他竟然私通流贼!

李邦华颤抖着双手打开信纸,里面的内容跃然纸上。

看过之后李邦华咽了口唾沫,“海柯...李指挥使说的可是真事?”

沈维炳虽然非常震惊,但还是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:“陛下,李阁老,臣冤枉!”

“臣乃大明子民,食君禄解君忧。现在流贼将至,正是用人之际,账册上的内容全是胡编乱造,是流贼的反间计,万万不可相信。”

“求陛下查明真相,还臣清白!”

崇祯面无表情:“诸位怎么看?”

见东林党的沈维炳出事,七八个东林党人纷纷下跪说情。东林党之中属沈维炳官职最高,如果他出了事,东林党将无力与其他党派进行抗衡。

除了这十几个东林党人,其他朝臣站在原地默不作声。

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
他们巴不得东林党人出事,现在不火上浇油已经算是做善事了。

“臣以为此乃反间计也,目的是让我们君臣离心,陛下千万不要上当!”

众人回头,看到说话的人是户部督饷左侍郎党崇雅后纷纷一愣。

党崇雅是晋党,他怎么会帮着东林党说话?

片刻后,众人了然。

账册上有党崇雅的名字,此时帮沈维炳就是帮他自己。

党崇雅是晋党领袖,在他的带领下十几个大臣纷纷下跪,表达了同样的看法。

党崇雅必须谨慎应对。
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