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篇章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  • 精选篇章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文盲写小说
  • 更新:2024-04-09 01:56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86章
继续看书
军事历史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,是作者“文盲写小说”独家出品的,主要人物有崇祯王承恩,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,小说简介如下:十一二万人。虽然数量没有想象的多,但有一半是他从陕西带出来的精锐。一比四的比例。老弱病残对精锐?没戏!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,要想守住北京,最关键的还是钱。人不够可以募兵,募兵更需要钱。皇帝和士兵的关系就像老板和打工人。有钱不一定卖命,没钱肯定不卖命。那些当兵的吃不饱穿不......

《精选篇章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精彩片段


“啊?”杜之秩失声喊了出来。

他面色铁青的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:“陛下,臣冤枉,肯定是有人陷害臣。”

“臣是陛下的内臣,誓死忠于陛下!”

见崇祯不说话,杜之秩转头看向王承恩。

“王公,我是您一手带出来的,绝不会背叛陛下,请王公明察!”

王承恩皱了皱眉,皇帝没有证据,那是冯元飏写的密信。

杀杜之秩就无非是安抚唐通。

想清楚这些道理后,王承恩冷哼一声:“杜之秩你私通流贼,证据确凿,还狡辩什么?来人,将杜之秩拿下,推出去听候发落!”

两个锦衣卫听到吩咐后推门而入,一左一右将杜之秩控制住,不由分说便往外拽。

杜之秩彻底慌了,他挣扎着看了一圈,目光落到唐通身上。

此时的他已经顾不得许多,大声朝唐通喊道:“唐大人,帮我求求陛下,我真的没有私通流贼。”

唐通冷哼一声,假装没听到。

杜之秩绝望了!

眼看就要被拖出大殿,崇祯伸手让两个锦衣卫停下,他面带微笑的看向唐通:“定西伯,按大明律私通流贼,该当何罪?”

唐通心头一震,立刻明白了崇祯的意图,他沉声说道:“按军法处置,当斩。”

“杜之秩身为监军,知法犯法,既然罪名已经查实,就按军法处置吧。”

唐通忍不住抬头看向崇祯,他搞不懂这位大明皇帝在搞什么名堂。

昨天派杜之秩监军的是他,今天要砍了杜之秩的还是他。

难道杜之秩真的私通流贼?

不...不可能!

任何人有私通流贼的目的,唯独太监们没有。

改朝换代可以用前朝的旧臣,也有娶前朝妃子的例子,唯独没有用前朝太监的先例。

杜之秩私通流贼图什么?

“唐通,杜之秩私通流贼,你还不替朕砍了他?”

唐通来不及多想,毕恭毕敬的跪下磕头:“臣,遵旨。”

说罢,他站起身来到杜之秩身旁,一把抓住对方的脖领子。

转身的瞬间,他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,狞笑着把杜之秩拖出大殿。

“陛下,臣冤枉!”

“冤枉啊!”

“冤...”

片刻后,杜之秩求饶的声音戛然而止。

唐通心满意足的回到大殿,之前对崇祯的不满,也随着杜之秩的死亡而烟消云散。

唯一不确定的是,下一个监军会是谁。

“陛下,臣已行刑完毕,杜之秩已死,不知陛下派谁监军。”

“没有监军。”崇祯微微一笑。

唐通愣了下,“陛下,臣没听懂。”

“定西伯乃大明之栋梁,朕相信你,所以不需要监军。”

“王承恩,去内帑给定西伯支取两万两银子,剩下的钱朕会想办法补上。”

看着高高在上的崇祯帝,唐通两眼瞬间湿润。

之前受到的委屈,不信任,在这一瞬间统统消失不见。

他伏地叩首到:“陛下,臣定当死守居庸关,不让流贼前进一步。”

“不,你不能死守!”

唐通一怔。

陛下又是杀人,又是给钱的,目的不就是想让自己给他卖命吗?

刚表态说死守,陛下为何不同意?

崇祯微微摇头:“李自成分兵两路进攻京师。他手下的大将刘芳亮现已占据保定府,一旦李自成受阻,刘芳亮肯定支援,到时居庸关被两面夹击,定西伯危矣。”

“这...臣...臣不怕死!”唐通硬着头皮说道。

“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,朕不能让你身陷险境。你此去居庸关只需固守几日,在刘芳亮大军合围居庸关前,带上所有人撤回京师即可。”

“是...臣定当不负皇恩!”

吴孟明和王之心看着唐通远去的背影,心中略感不安。

唐通昨日私下对崇祯派杜之秩监军的行为很是不满。

今日皇上只杀了一个太监,便挽回了唐通的忠心。

虽然暂且看不出真假,但皇上收买人心的能力显露无疑。

安抚走唐通后,崇祯坐在龙椅上思考下一步的计划。

按理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

问题是,现在他要兵没兵,要将没将。

受大明战神的影响,明朝后期的皇帝没有兵权。

京营有二十六卫,其中二十一卫多少都受兵部辖制。

他能独自调动的只有锦衣卫和腾骧四卫。

腾骧四卫后来改编为勇卫营,属于精锐中的精锐。

不幸的是,黄得功和勇卫营的精锐被他派去追缴张献忠,此时正在千里之外的安徽作战。

远水解不了近渴!

就算有兵权,京师也无人可用。

既然如此,只能用孤注一掷了!

“吴孟明,王之心。”崇祯闭着眼道。

“臣在。”

“锦衣卫和东厂在京师有多少人?”

“回万岁,锦衣卫有三千余人。”

“回万岁爷,东厂有两千人。”

崇祯在心里默默盘算。

三大营,锦衣卫,东厂,禁军,五城兵马司全部加起来,京师可用之人约有三万八千人,除去皇城必要的守卫,能调用的也就三万六千人。李自成大军号称五十万,实际也就二十。出陕西后分成两路,沿途需要驻守,进攻北京城的约有十一二万人。虽然数量没有想象的多,但有一半是他从陕西带出来的精锐。

一比四的比例。

老弱病残对精锐?

没戏!

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,要想守住北京,最关键的还是钱。

人不够可以募兵,募兵更需要钱。

皇帝和士兵的关系就像老板和打工人。

有钱不一定卖命,没钱肯定不卖命。

那些当兵的吃不饱穿不暖,凭什么拼了命去保护稳坐金銮殿的皇帝?

钱去了哪里,怎么没的,与他们无关。当兵的只要没拿到钱,就会认为是皇帝的原因。

崇祯深谙此理。

况且大明末年明军战力并不低,有句话传的广:明军不满饷,满饷不可敌,何处有满饷,辽东皇太极。

“欠了几个月的饷了?”崇祯闭着眼继续问。

吴孟明和王之心互相看了一眼,同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。他们不好意思开口,怕揭大明朝的底,丢皇上的脸。

崇祯脸色一沉,“实话实说!”

“是,锦衣卫欠了五个月的饷银。”

“东厂也是五个月。”

崇祯叹了口气,想骂人不知道骂谁去。据他所知,京师的锦衣卫和东厂是欠饷最少的。

“你们自己算,补足之前的欠饷,每人再发五两守城银,总共需要多少?”

吴孟明眼前一亮,他才不管崇祯帝从哪儿弄银子,只要给银子就行。

片刻后,俩人把总数报给崇祯,“皇爷,锦衣卫和东厂共需七万五千两银子。”

“嗯,你们知道三大营欠多少饷银吗?”

吴孟明皱了皱眉,作为锦衣卫的头号人物,这种消息还是知道的。总督三大营的是襄城伯李国桢,他不想得罪对方。

王之心也怕得罪人,闭口不言。

“吴孟明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,都这种时候了没必要遮遮掩掩。”

“是,三大营基本欠饷八个月。”

他面无表情的喊道:“刘总兵坠马伤到哪儿了?能不能站出来让我瞧瞧?”


刘泽清的声音再次响起:“刘都督见谅,属下刚敷了药,不能见风。”

“太子殿下就在本官身后,你还不出来施礼?”

见刘泽清不露面,刘文耀搬出了太子。只有亲眼看到刘泽清,才能按照计划行事。

一旦杀的不是刘泽清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这座土城根本无法招架一万五千人的围攻!

刘泽清犹豫片刻后,用极其缓慢的速度从马车里钻出来。他钻出来的同时,附近的亲兵纷纷上前,将盾牌高高举起。

他走下马车踩在柔软的沙土上,拱手施礼:“臣刘泽清参见太子殿下。臣坠马受伤不能受风,只能用盾牌挡着点,望太子殿下见谅。”

朱慈烺转身从刘文耀身后钻了出来,他让太监们高举火把,火焰的红光将他那稚嫩的脸颊映的通红。

“刘泽清,本宫(明太子在官员面前正式的自称)看不清你的脸。”

刘泽清抬头望城头看,确认是太子无疑后,心里悬着的一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。

只要太子在,军饷就跑不了。

他吩咐张远:“拿火把来,让皇太子殿下看清楚些。”

沾了油的火把刚拿过来,不等张远高高举起。

只听轰的一声巨响。

大地为之颤抖,烟雾和灰尘腾空而起,碎石铅丸四散开来。

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,先是一团浓烈的烟雾喷涌而出,紧接着巨大的冲击力和爆炸的碎片飞一样的向四周射去。

离爆炸点近的士兵和战马首当其冲,运气好的士兵只受到了声波攻击。

他们纷纷捂着脑袋和耳朵,身体不受控制的从战马上跌落。战马在巨大的声响下受惊嘶鸣,挣扎着逃向远方。

运气不好的直接被碎石和铅丸射中,有的鲜血直流惨叫不止,有的血肉模糊直接丢了性命。

痛苦的哀嚎声,战马的嘶叫声,求救声,询问声,喊声,哭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,让场面十分混乱。

离爆炸点远的也受到了波及,好在这些士兵和战马早已习惯了炮火声,稍微调整后就恢复了队列。

“妈的妈我的姥姥,怎...怎么回事?”一个士兵捂着半聋的耳朵,看着远处的浓烟艰难的咽着唾沫。

“不...不知道,好像是总兵大人的马车炸了!”

“总兵,总兵大人没事吧?”

“应该没逝...走,去看看!”

铁门关外的士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有人猜测是城内开炮,也有人认为是天降异象。但无论发生了什么,他们都想看看总兵大人的情况。

近五千骑兵一边警戒,一边朝发生爆炸的地方聚拢。

城墙上。

刘文耀站起身,将压在身下的太子拽起来,“太子殿下,您没事吧?”

朱慈烺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,表示没事。他急不可耐的走向城墙,扒着上面的垛口往下看。

爆炸产生的烟雾和灰尘已经散去,现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!

深坑直径有一丈,深度也将近一丈。焦土、碎石以及各种残骸散落一地。

“刘都督,找到刘泽清了吗?”朱慈烺问。

刘文耀借着月光使劲看了又看,最后指着深坑远处的一具残骸说道:“应该是死了!”

朱慈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,他半个身子倚在垛口旁,声音疲惫:“那就好,那就......”

不等朱慈烺把话说完,城外突发状况。


作为天下第一家,孔府在明末仅祭田就多达两千六百顷地,折合成亩是二十六万亩!


祭田是国家拨给的土地,免交一切赋税。

除了祭田,孔府还有学田和自行购置的田产,以及历代衍圣公夫人陪嫁时带来的脂粉地。

全部加起来将是一笔惊人的数字!

当然这只是田产,其他财产更是数不胜数!

他不敢多想,只拿一千万两就行,剩下的先存着,不够花了再说。

至于抢钱的办法他早就想好了:流贼!

乱世之中,兵匪不分家,换上大顺军的衣服谁能想到他们是官军?

想清楚这些,崇祯忍不住在心中暗笑。

免一年田赋带来的两千万两亏空全部搞定,甚至有很多结余!

他沉吟片刻后问道:“沈维炳和党崇雅审的怎么样了?”

“回陛下,他二人已经招供,证据也已做实。只是...”

“有什么说什么。”

“是,只是臣怕他二人会翻供,秋决时在现场喊冤。”

崇祯撇了一眼李若琏,“谁说朕要等到秋决时在做决断?你立刻将这二人私通流贼建奴的证据公之于众,先在言论上占据高地。其次,抄家,家眷押往诏狱。”

“遵旨,臣告退。”

“等等,朕让你找的奸商找到了吗?”

李若琏急忙下跪请罪,皇上交代的事没有主动汇报,这也是罪。

“陛下恕罪,臣这几日忙于审讯一事,只在城中找到两三个有名的奸商,现已押在诏狱。”

“算了...你看着处理吧,这些人朕用不到了。”

“臣告退!”

时间很快来到夜晚。

坤宁宫内,周皇后看着一脸愁容的崇祯很是担忧。

自从换了内阁首辅以来,皇上就很少真心的笑过。

他太累了,身为皇后必须替皇上解忧。

不多时,周皇后将亲手熬好的银耳羹端到崇祯面前,吹了吹热气,轻声细语的说道:“陛下连日操劳,这是臣妾亲手熬的银耳羹,请陛下品尝。”

崇祯接过银耳羹放到桌子上,搂着周皇后的腰脸上愁容不减。

见崇祯不说话,周皇后再次端起银耳羹,拿起汤勺:“陛下累了,何不品完这银耳羹与臣妾一起早些歇息。”

崇祯缓缓摇头。

片刻后,他才说道:“梓童,明天慈烺就要到达铁门关了。如果水师总兵黄蜚不能砍了刘泽清的脑袋,太子就会有危险。”

“朕,不放心啊!”

清晨,皇极殿。

“今儿不早朝,各位都请回吧!内阁请随咱家前往乾清宫,陛下有旨意。”

百官听罢纷纷叹气。

得,白起了个大早儿!

来到殿门外,王承恩回头发现内阁的队伍里多了一个人。

“王府尹,陛下说了今儿个不早朝,回衙门去吧,这坚壁清野的差事可都指着户部和你们顺天府衙了。”

顺天府尹一个脑袋两个大,他愁眉苦脸的说道:“王公公,本官有急事求见陛下,劳烦通禀一声。”

王承恩皱了皱眉,点头说道:“那就请王府尹跟着咱家走,有句丑话说在前面,陛下今儿早起来就不开心,王府尹自求多福。”

“多谢王公公。”

王承恩在前面一瘸一拐的走着,其他几人在后面慢慢跟随。

皇极殿后面是中极殿,中极殿后面是建极殿,建极殿后面才是皇帝日常休息办公的乾清宫。

来到乾清宫门外,王承恩进去通报。

片刻后,按照皇帝的旨意将所有人都召进殿门。

王庭梅扫视一圈,发现锦衣卫的李若琏和东厂的王之心也在,顿时大喜。
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