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畅读精品小说
  • 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畅读精品小说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文盲写小说
  • 更新:2024-05-12 19:27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95章
继续看书
完整版军事历史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,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,可见网络热度颇高!主角有崇祯王承恩,由作者“文盲写小说”精心编写完成,简介如下:这就叫专业!有三法司的存在,锦衣卫就不能对他屈打成招。“张侍郎所言极是,臣附议。”“臣也附议。”有了张忻带头,朝堂上的官员纷纷下跪附议,请求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此案。就连内阁首辅李邦华也位列其中。这是朝廷的规矩,他是文臣之首更要起到带头作用。崇祯淡淡扫视一眼,瞬间猜到了他们的......

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畅读精品小说》精彩片段


除了东林党这十几个人,再无其他人求情。


见崇祯不说话,他目光看向内阁首辅李邦华。

李邦华虽然属于东林党,但从不参与党争,除非有东林党人受到迫害他才会出来求情。

“李阁老,属下冤枉啊!”

李邦华看着手中的信件缓缓摇头:“海柯,不是我不帮你,是证据摆在这没办法帮。这样,你去镇抚司把事情说清楚,讲明白,他们不会为难你。”

“是吧李指挥使?”

李若琏表情极其严肃:“李阁老放心,镇抚司从不冤枉好人。”

沈维炳倒退半步,跌坐在地上。

党崇雅看着沈维炳慌乱的模样很是嫌弃,他目光扫视朝堂,最后落到刑部左侍郎张忻身上。

他与张凤翔私交甚好,张凤翔是齐党前党魁,张忻是齐党新任党魁。于情于理,都得帮他一把。

得到党崇雅的信号后,张忻想了想。

片刻后拱手出班:“陛下不妥!既然事关重大,且是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,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共同审理。”

明律有规定,遇到重大案件,应由大理寺、刑部、都察院三法司会审;遇有特大案件,应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、通政使进行“圆审”;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,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。

这件事属于最后一种,按照规定必须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。

此言一出,党崇雅瞬间对张忻佩服的五体投地!

这就叫专业!

有三法司的存在,锦衣卫就不能对他屈打成招。

“张侍郎所言极是,臣附议。”

“臣也附议。”

有了张忻带头,朝堂上的官员纷纷下跪附议,请求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此案。

就连内阁首辅李邦华也位列其中。

这是朝廷的规矩,他是文臣之首更要起到带头作用。

崇祯淡淡扫视一眼,瞬间猜到了他们的想法。

沈维炳和党崇雅可以死,三司与锦衣卫会审最坏的结果是死他们两个。如果让锦衣卫单独审理,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。

李若琏不愿意了,这可是件天大的功劳,到嘴的功劳能让它飞了?

他急忙说道:“诸位大人,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线索,按理说应由锦衣卫办理才是,怎么能中途换人?”

“李指挥别着急,这件事关系到两位三品大员,应该从长计议按照朝廷规矩办事。咱们既不能放过坏人,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!”

“你说锦衣卫冤枉好人?”李若琏怒道。

“我可没说,是指挥使大人自己说的!”

“你们...”李若连是武进士出身,斗嘴可斗不过这帮文人。

他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,脸被憋得通红。

崇祯见状淡淡一笑:“张忻,当初这件案子是谁推给锦衣卫查办来的?”

张忻愣了。

他猛地回想起昨日与顺天府尹面君时,将灭门一案推给了锦衣卫。

当时没有线索,破不了案,想着把案子推出去甩锅。

前脚刚把案子推出去,后脚有了线索就想把案子拿回来,这能说得过去?

没想到陛下还记着这事。

他脸色涨的比李若琏还红,极不情愿的说道:“陛下,臣请锦衣卫尽快查清此案,还京师一个安宁。”

带头的居然反水了!

其他附议的大臣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,这些人缓缓站起身怒视着张忻,恨不得把他的嘴撕烂。

崇祯继续说道:“八家商号私通建奴流贼,在京师脚下制造灭门惨案,影响极其恶劣。锦衣卫立刻将八家商号家产全部抄没,一半送往户部,一半送往内帑。其余人等,男的凌迟处死,女的送到三大营犒赏三军。”


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,至于心里嘛...崇祯不想猜,也猜不透。


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。

流贼补给三分买,七分抢!只要把源头掐断,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。

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,实际是钱粮。

正因为没了钱粮,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!

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:“李副将此计不妥!”

“迁徙百姓劳财伤民,朝廷本就入不敷出,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,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。如果百姓们抵触,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!”

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,问道:“方尚书,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?”

“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,其他人三两。”

“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?”

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,试探性的说道:“二两?一两?还是一文不用?”

李副将冷笑一声,“岂止一文不花!他们每到一处,如果缺少兵源,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。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,为了活计只能加入。”

“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!”

方岳贡愣了下,随即反问:“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?”

“出工不出力?呵!”李副将再次冷笑,“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?根本不是!”

“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,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。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,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。等大炮,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,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!”

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,他怎么也没想到,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。

“百...百姓们,不恨他吗?”

“恨啊!当然恨!”李副将话锋一转,悠悠说道:“每攻下一城,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“闯军”,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。”

“换做是你,你会恨吗?你不会,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,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!”

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,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:“荒唐!简直荒唐!杀人不过头点地,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?”

“陛下,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,免遭流贼之害。”

此言一出,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。

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、内阁阁臣,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!

这种感觉太爽了!

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:“方尚书,迁徙百姓劳财伤民,朝廷本就入不敷出,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,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。如果百姓们抵触,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!”

方岳贡瞪大了眼睛:“你...”

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,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,连忙出声制止:“好了,不要吵了。都是为了朝廷,为了百姓,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。”

“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,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,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。”

“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...问题不大,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,数量由户部定。别太少,也别太多。”

方岳贡嘴角抽了抽:“陛下,国库...”

“银子不用担心,朕来解决!”崇祯淡淡的说道。

时间倒退三天,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。但今日不同以往,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,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。

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。

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由文盲写小说所撰写,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,也是一部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全篇都是看点,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,目前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这本书最新章节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,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目前已写1052402字,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佚名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书荒必入小说推荐!

书友评价

不错,内容精彩,此书非常喜欢!

太短啦太短啦 真怕追到弃坑 太难受了

结构紧密,环环相扣,逻辑思维很强

热门章节

第194章 奇葩战术:步兵掩护骑兵

第195章 细盐

第196章 周商

第197章 大明的奢侈品

第198章 大名府之围

作品试读


崇祯淡淡一笑:“朕打算印刷一批邸报,第一期就由皇后主笔吧。”

“邸报?万岁爷,万万不可!”

周皇后毫不犹豫的拒绝。

邸报是官方报纸,传递的信息也与朝廷息息相关,若是由她主笔,则是坏了后宫不干政的规矩。

其次,她从未写过邸报,怕闹出笑话惹到麻烦。

再者,她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。

崇祯拍着皇后的肩膀安慰:“此邸报非彼邸报。”

“朕打算将这批邸报卖免费送给百姓,让他们了解朝廷,理解朝廷,最后支持朝廷。”

周皇后咬着嘴唇,明白了崇祯的意图。

“可是陛下...臣妾脑袋里空荡荡的,什么也没有。”

崇祯随手拿起一张宣纸,按照前世报纸的板块进行分区。

分区完成后他挨个介绍:“梓童,朕在这上面画了六个区域。”

“第一个区域是朝廷,可以写朕的旨意,官员升迁,处罚;第二个区域是实事,昨天发生的大事都可以写进里面;第三个区域是军事,可以写咱们明军与流贼交战的战况;第四个是民生,写粮价,菜价,布价等;第五个是故事,这里的内容随便写,皇家的事,后宫的事,民间的事,甚至传说中的故事都可以。”

“最最后一个是金融板块,写铜钱白银黄金兑换价格等等。”

“写的时候尽量用大白话,不要写之乎者也,老百姓看不懂。”

饶是聪明伶俐的周皇后,也被崇祯的想法说蒙了,她缓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。

“陛下,臣妾好像听懂了,又好像没听懂。”

“哪儿没听懂?”

“陛下说的邸报有什么用吗?现在本就缺少缺银子,印刷又是一笔钱,不划算。”

“皇后要往长远想,别怕花钱,”

紧接着,他把报纸的舆论作用说给皇后听。

今早醒来后,崇祯总觉得差点什么。前世他是个老师,早起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,第二件事是看报纸。

今天习惯性的找报纸,猛然间才想起自己已经穿越了。

报纸!

崇祯对这个时代性的舆论武器充满了信心。

如果穿越到满清,崇祯可能会放弃这个想法,因为满清文盲太多了。

明朝百姓识字率很高,朝廷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:“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。”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,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,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,凡是愿意读书的,都可以来参加。

守城靠的是什么?

决心!

不止是他的决心,还有文武百官,京师百万民众的决心。

只要决心守城,北京城肯定坚不可摧。

如何让百姓信任皇帝,信任朝廷?

舆论!

攻心为上!

按理说编辑报纸应该找翰林院那帮写书的文人,但崇祯经过认真思考后放弃了翰林院。

先不谈文人误国,一旦把这个权利给到他们,这些人绝对会夹带私活。

写出来的东西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,甚至会有反作用。

周皇后听完崇祯皇帝的解释后愣了半天,她怎么想也不到自己的夫君为什么会有这种点子。

“陛下,臣妾明白了,这邸报可有名字?”

崇祯想了想说道:“以国之名太过正式,其他名字又会显得不正式。”

“这邸报就叫崇祯十七年吧!”

“是,臣妾这就去写。”

“写完后给朕看看底稿,没问题的话让司礼监经厂、内官监刻录印刷。”

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,在中央,尚有工部、礼部、内官监等机构;在地方,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。
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崇祯不说话,既不承认也不否认!


“臣以为给京师百姓发钱治鼠一事有待商榷。九边大军尚且缺饷,陛下给百姓发钱的消息传出去,臣怕边军军心不稳。”

“边军的亏空,今天差不多能补上。昨日从成国公府上抄没家产超过了五百万两。”

“五百万两???”李邦华瞪大了眼睛,不敢相信。

他清楚自崇祯十五年以后,当官的没有不贪污,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成国公府,竟然能搜出五百万两银子。

为什么说没有不贪的?

他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,军队吃空饷的问题不是没法管,而是不能管。缺饷的明军到处举白旗,武将们为了笼络军队,只能想方设法搞钱。

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吃空饷。

一旦朝廷欠饷,之前吃空饷的钱就可以拿出来补贴,解一时之急。

朱纯臣当过几年京营总督,虽然猜到他会贪墨,但没料到数额竟然如此之大。

见李邦华愣神,崇祯吩咐道:“李阁老,朕怕你募兵不顺,特在西四牌楼附近搭了个戏台,你们兵部看戏的同时正好可以募兵。”

“至于练兵...你是行家,看着办就行。”

“是...臣这就去办。”李邦华眨了眨因为休息不好而通红的双眼,迈步离开。

王承恩在殿门外看着崇祯从容不迫的样子,有些欣慰。皇爷的驭人之道,比之前强了不知多少倍。

隐约间,他觉得皇爷变了。

不,是成长了。

他虽然没受过多么正统的教育,在看人这方面却准的很。

大明的天,越来越亮了!

“皇爷,东厂提督王之心求见。”崇祯刚要休息一会,王承恩的声音从殿门附近传来。

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王之心步履匆匆的迈步上殿,叩首施礼。

礼毕后,王之心小心的问:“陛下,定国公府已被臣围了一夜,不知陛下有何吩咐。”

崇祯猛地一拍桌子,声音之大吓得王之心直接跪地。

“吩咐?你们东厂没有朕的吩咐就破不了案是吗?”

“朕登基这么多年,花了这么多钱,养了这么多人,你告诉朕有何吩咐?”

“嗯?”

王之心额头冷汗直冒,跪在地上不停地用衣袖擦汗,“陛下,臣...这就去办。”

离开乾清宫后,王之心站在原地想了一会。

他来这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找骂,而是想探一探崇祯的口风。

如果提到定国公时皇上面有不悦,那么定国公就可以是凶手!

证据随时都能制造。

结果皇上表现的滴水不漏!

这就难办了。

定国公是凶手吗?哪个凶手会傻到藏在自己家行刺皇帝?

可是。

如果他不是凶手,幕后真凶会是谁?

行刺之人已经死了,线索断了。

别说三天破案,就是三十天也没戏。

王之心顿感头大。

想了一会王之心猛地一拍大腿,急匆匆离开。

......

皇城北安门外,北镇抚司衙门。

李若琏刚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,正在处理皇上交给他的任务。

崇祯让他办三件事。

灭门之事已经办完了,模仿勋贵,朝臣笔迹的信件也已完成。

最后一件比较难办,但也查的差不多了。

明朝商业发达,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功劳。

明朝九边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,武器,护具,火器数量非常惊人,前期主要靠武官押运。但弊端是满载去,空载回,成本居高不下。

后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,便委托商队运送。运送时配备武官,士卒押运,确保万无一失。


“朕是大明天子,天下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,京师百姓也不例外。为父母者本应如此,王卿不必多礼。”崇祯的声音很平淡,有种波澜不惊的感觉。

“是陛下!”

“朕还有件事需要你做,这件事若是做好了,便是天大的功劳!”

“陛下请讲。”

“开春在即,劝课农桑之事准备的如何了?”

顺天府衙管的事很多:掌京府之政令,宣化和人,劝农问俗,均贡赋,节征徭,谨祭祀,阅实户口,纠治豪猾,赈恤穷困,清录罪囚。

中国历代君王都很重视农业,每到立春之日都会举行春耕大典,虽然对帝王来说只是一场仪式,对于官员和百姓来讲却意义非凡。

春耕大殿之后地方官员需要巡查劝农,必要时还得提供帮助。

见崇祯问政,王庭梅再次陷入沉默。他行云流水的跪在地上,双手举过头顶恳求道:“陛下,臣有罪。现流贼将至,京师治安混乱,臣最近忙于缉拿贼人,劝课农桑一事暂且搁置了。”

崇祯在心中叹了口气。

京师尚且如此,下面的州府得乱成什么样子?

官府不表态,老百姓有地也不敢种。辛辛苦苦劳作半年,到丰收的时候被官府一锅端。

这样的结果谁还敢种地?

有那些时间不如去干点别的,就算要饭也能多要几个月的饭。

“罢了,这不是你一人的错,恕你无罪。”

“谢陛下。”

“王卿可知道洋芋(土豆)?”

“臣知道,此乃上等菜品,寻常百姓无资格享用。”

“知道就行,王卿的任务是让京师百姓广泛种植此物,宫中可免费育苗提供播种。”

“这...”王庭梅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
皇帝要把御用之物分享给普通百姓,简直闻所未闻!

陛下为什么这么做?

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吃吗?

可是爱吃也不能天天吃啊,就算天天吃也吃不完呀!

他不敢多问,只能领旨:“臣遵旨。”

“行了,办好这两件事朕给你升官!”

“谢陛下!”

离开顺天府衙,崇祯再次松了口气。

大明朝摇摇欲坠,若想扶大厦之将倾必须考虑的非常全面。

老百姓为什么造反?

往简单说只有一个字:饿!

天灾人祸弄的他们吃不上饭,老老实实当农民只有死路一条,跟着李自成还有一口饭吃。

小冰河时期不仅温度低,还有干旱。

土豆耐寒耐旱,成长周期约八十到一百天。淀粉含量极高,最适合在干旱的北方种植。

而且土豆的病虫害相对较少,一旦丰产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。

眼看皇城就在不远处,崇祯想起一件事。

他转头问王承恩:“王承恩,知道李若琏去哪了吗?”

“陛下,出宫前臣刚好遇到了李同知,他说陛下交给他一项绝密任务,不等说完便急匆匆走了。”

“哦!”崇祯随口答应道,

等等……

崇祯后背开始发凉,难道李若琏会趁现在搞刺杀?

他这么着急的吗?

也对!

李若琏是个聪明人,他绝不会去皇城里刺杀皇帝。

一事守卫皇城的勇卫营和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;二是刺杀的锅得想办法甩到别人身上。

出入皇城都有记录,搞不好会搬石头砸自脚。

他不会真的想杀自己吧?会不会失手?他会用枪还是弩箭?

射偏了咋整?

霎时间,崇祯心中变得十分复杂。

他骑在马上想晃动身子躲过刺杀,却又怕晃动身体的同时李若琏动手误伤他。

纠结...后悔...不安等各种情绪将他笼罩。
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随着崇祯的御驾到来,整个西四牌楼广场瞬间安静下来。


外围的五城兵马司,锦衣卫和东厂厂卫将百姓驱赶到三十五步之外,围城一圈戒备。

空出来的场地一侧摆着一排桌椅。

刑部左侍郎,大理寺卿,左都御史分列而坐,见崇祯到来他们三人起身迎接。

君臣之礼过后,崇祯冷声吩咐:“将人犯押上来。”

随着一声令下,几个厂卫、锦衣卫分别将张缙彦,王正治押到法场中间。又有百余个兵士将张缙彦,王正治的三族百余口人押到旁边。

虽然王之心找到了朱纯臣刺杀皇帝的罪证,但今天崇祯并不想杀他,朝廷的水太深了,让子弹飞一会。

“带张缙彦,王正治!”刑部左侍郎张忻大喊道。

两个锦衣卫推着张缙彦来到监斩台前,张忻问道:“张缙彦,王正治你们可认罪?”

“冤枉!冤枉啊!”

“臣冤枉!陛下让臣认罪,臣没有罪怎么认?欲加之罪何患无辞!冤枉啊!”

两人几乎同时喊了出来,声音虽然沙哑,语气却无比坚定。

围观的百姓有些错愕。

皇帝监斩,刑场喊冤,此二人到底是死不认罪还是真有冤情?

张忻嘴角闪过一丝奸笑,他冷哼一声:“你二人罪恶滔天,时至今日还不认罪,冥顽不灵,该死!”

“来人,午时三刻已到,验明正身...!”

他刚要下令处决,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高呼。

“侍郎大人!他有冤情为什么不让他说出来?朝廷就是这么做事的吗?”

“如果有一天我等被诬陷,是不是有同样的下场?”

“流贼将至,不能放过一个坏人,更不能错杀一个好人!若是错杀,便是自掘坟墓,岂可坐视?”

张忻脸色骤变,他猛地一拍桌子:“大胆,何人喧哗?给本官抓起来。”

周围负责警戒的士兵立刻上前将十几个书生控制住,押到张忻面前。

“汝等是何人竟然扰乱法场,按律该打五十军棍!”

为首的书生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稚气,但丝毫不惧,他挺着身子喊道:“我等是国子监的贡生,听闻此事后前来围观,见犯人喊冤,便挺身而出!”

“贡生?”张忻皱了皱眉。

贡生皆有功名在身,享有很多特权:见县官不跪,审讯时不受刑,免徭役等。

“生员不得议政,汝等忘了?还不速速离开,否则本官将上报国子监监丞,以正视听。”张忻威胁道。

“侍郎大人难道没听说过,君子可内敛不可懦弱,面不公可起而论之这句话吗?”

张忻怔了下,下意识的看向身后。

百姓们燃起的激情也随着这几句话被浇灭了不少。

他们固然乐意看到官员被杀,但不想看到有人被冤杀,没人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受害者。

崇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,心中冷笑不止。

这帮官员不敢出面求情,竟然让一帮国子监的学生闹事,简直怂到家了。

他站起身直接无视其他人,对着张缙彦说道:“张缙彦,你有何冤屈?说出来朕听听。”

张忻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,他费力的咽下唾沫润喉,声泪俱下的说道:“陛下,昨日朝堂上陛下向文武百官借钱补充军饷,臣只是一时糊涂说错了话,便被安了个欺君之罪,臣...不服!”

“虽然在臣家中搜出几万两银子,但那些都是臣祖上积攒的,还有一些是臣借来周转,借据尚在,何来贪墨一说?”

“好!”崇祯提高音调,他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:“朕问你,借钱时为何说谎欺君?”


城外一片空旷,没有其他可以藏兵的地方。


不出以外的话,水师的人大部分都在船上,没有进城。

小小的铁门关装不下那么多人。

既然如此,就没什么好怕的了!

不多时,城上有人朝张远大喊:“张远兄弟,太子殿下邀刘总兵进城议事,不知刘总兵还有多久能到?”

张远骑在马上朝来时的方向看了一眼,心中无比敬佩。

总兵大人料事如神,已经提前猜到太子会邀请他进城议事。

到这一看,果然如此!

他按照刘泽清的吩咐大声回答道:“刘总兵距离此地还有一刻钟的路程,麻烦城上的老哥向太子殿下如实汇报,刘总兵坠马受伤卧床不起,实在是无法进城。”

“请太子殿下移步城外,与刘总兵在军中议事。刘总兵麾下两万兵马,定能确保太子的安全。”

在城上喊话的并不是什么守卒,而是水师总兵黄蜚,太子和刘文耀就站在他身旁。

见刘泽清不肯进城,黄蜚气愤的同时,也终于确信了他没有被冤枉。

只有做过坏事的人才会心虚。

“按照圣旨,刘总兵需要护送太子去往南京。太子是国之储君,怎么能轻易出城?无论国法还是军规,都应该是总兵拜见太子,快去通知刘泽清。”

张远见对方坚持,也不好再继续说些什么。

他只负责传话,仅此而已。

想到这,他朝城上抱拳,“在下这就给刘总兵传话,一会大军到达城下时,各位千万别误伤了我们。”

“回见!”

荒野中,一支黑压压的队伍正缓慢前行。

“总兵大人,末将该说的都说了,他们还是要求您去城中议事。”

队伍的前面,张远正骑在马上喋喋不休的叙述着整个过程。

刘泽清则大大咧咧的坐在马背上,手里拿着烟筒,一边听张远叨叨一边抽烟。

(明朝已有烟草,万历,天启和崇祯都禁过烟,但效果甚微。)

“你他娘的没骗老子吧?”刘泽清吐出一口烟雾,目光狰狞的看向张远。

张远被吓得缩了缩脖子,陪笑道:“总兵大人玩笑了,末将只忠于总兵大人,其他的都靠边站!”

刘泽清抽完最后一口烟,将烟筒扔给手下,随后大手一挥:“步兵和辎重就地扎营,所有骑兵跟上老子,去铁门关拿军饷!”

哗--

队伍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。

他们太需要钱了,朝廷拖欠了他们八个月的军饷,过去的八个月他们过得日子猪狗不如。

吃不上,喝不上,缺钱少粮。

这是流贼没打过来,如果真的打过来,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加入对方。

随着刘泽清一声令下,一万步兵和后方辎重就地扎营。

不多时,荒野中扎满了帐篷。

安顿好队伍后,刘泽清找了一辆马车钻了进去。

“出发,去铁门关!”

在马车的带领下,五千骑兵缓缓上路,再次出发。

刘泽清躺在马车上被颠的难受,索性又换回了自己的马。

他坐在马背上开始布置。

“今儿晴天,子时的月亮正好挂在南天正中。咱们背南朝北,铁门关上的东西能看的清清楚楚。”

“张远,一会到了城门外,你带着十几个人盯着城头和两侧城墙,如果看到火星,哪怕是一丝火星,立刻大声喊出来,听到没有?”

“末将领命。”张远收起之前的笑容,严肃的回答。

回答之后他顿了顿,问道:“总兵大人,如果看到有人张弓搭箭怎么办?”
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