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篇小说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  • 短篇小说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文盲写小说
  • 更新:2024-05-14 22:50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52章
继续看书
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是作者 “文盲写小说”的倾心著作,崇祯王承恩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!”王承恩咽了口唾沫,“臣以为,此乃上策!”“理由呢?”“臣领九门提督一职,今天早晨与李国帧总督碰面后得知,京城三大营在册八万人,有些被调走抗击流贼,有些吃了空饷,现在可用之人的不足三万,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残。”“京师,大抵是守不住了!”王承恩仗着胆子,说出了实情。“与其固守北京,不如迁往应天府,只要皇爷您在,咱大明还是那个大明。”......

《短篇小说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精彩片段


紫禁城。

乾清宫内,朱连看着镜子中的人影呆呆发愣。

他大抵是带着一根绳子穿越了,从记忆涌入的那一刻浑身不自在。看着身上的龙袍,头上的翼善冠,悲伤没有源头,两眼尽是绝望。

“老天爷玩我啊,好不容易穿越一次,竟然穿越成了崇祯!”

崇祯是谁?

大明朝的亡国之君!

也是历代君王中,越努力越亡国的代表人物。

刚愎自用,善变多疑的性格缺陷,再加上对帝王之术一窍不通,亲手把大明送进了火葬场。

更悲剧的是,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。

九天后,李自成攻进北京内城,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...

随后吴三桂投降,建奴入关,李自成兵败。

往后三百年的历史,不仅是老朱家的耻辱,更是整个华夏的灾难。

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建奴一路向南,嘉定三屠,扬州十日......

伏尸千万,流血万里...

这哪是穿越,分明是灾难体验券!

朱连看向手中的绳子:“要不...现在吊死得了?”

不不不,好死不如赖活。

可是。

不自杀的话他能做什么?

此时的大明已是行将就木,朝堂贪腐,军无斗志,内有流贼,外有建奴,天灾不断,人祸不停。

崇祯耗时十七年都没能改变大明的的命运,他又能改变什么?

带着这个问题,朱连闭着眼陷入沉思之中。

不知过了多久,一个身穿红色蟒袍的太监从大殿外小跑进来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:“皇爷,出大事了。”

崇祯缓缓睁开眼。

眼前这个中年太监叫王承恩,与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只差了一个字。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,崇祯最信任的人之一。

历史上崇祯上吊后,他将崇祯的尸体从树上放下来,整理衣冠后也自杀身亡。

忠心可鉴!

“莫要惊慌,讲。”崇祯把穿越时带来的绳子藏在身后,淡淡的问道。

那根绳子能时刻警醒他,不能扔。

王承恩脸色苍白,声音颤抖着说道:“是,皇爷。”

“有三...三件事。”

“宣府送来六百里加急塘报,流贼昨日深夜攻破宣府,直奔京师而来。总兵王承胤投敌;巡抚朱之冯,监军杜勋自缢尽节。”

王承恩略微停顿片刻,见皇帝没有任何表情继续说道:“定西伯唐通奉旨勤王,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在殿外侯旨。”

“天津巡抚冯元飏差人送来一封密信。”

说罢,王承恩跪在地上双手将信举过头顶。

崇祯没有立刻拿起密信,反而皱着眉沉思。

这三件事中,有一件坏事,一件好事,还有一件不好不坏。

坏事是宣府(宣化)失守后,李自成进京的障碍只剩下一座居庸关。

居庸关守军不足两千,肯定守不住。

好事是天津巡抚的密信,他精通明史,早已知道了密信内容,随后打开信封扫了一眼。

内容果然与历史无异。

【陛下,今流贼犯境,京师兵力单虚,战守无一可恃。臣谨备海船百艘,率劲卒千人,身抵通州,候圣驾旦夕南幸。】

冯元飏怕京师守不住,准备了百余艘海船请求崇祯去往应天府。

至于唐通奉旨勤王,属于不好不坏的事。

早在三月初,崇桢便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、蓟辽总督王永吉、昌平总兵唐通、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师,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。

崇祯摇的这些人里,吴三桂和王永吉是一路人马,他们带着三十万军民从辽东浩浩荡荡的往回赶,三月二十二日才到达距离北京城一百公里的玉田地区,根本来不及救驾。

唐通来得快,投降得快。李自成刚到居庸关下,监军太监杜之秩就让人打开城门。唐通见大势已去便不再抵抗,麾下八千人全部投降。

刘泽清更狠,拒不奉诏!

崇祯随手把密信扔给王承恩,看着眼前这个最信任的太监,缓缓问道:“冯元飏让朕迁往应天府,你认为如何?”

“臣不敢说。”

“恕你无罪!”

“是!”王承恩咽了口唾沫,“臣以为,此乃上策!”

“理由呢?”

“臣领九门提督一职,今天早晨与李国帧总督碰面后得知,京城三大营在册八万人,有些被调走抗击流贼,有些吃了空饷,现在可用之人的不足三万,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残。”

“京师,大抵是守不住了!”王承恩仗着胆子,说出了实情。

“与其固守北京,不如迁往应天府,只要皇爷您在,咱大明还是那个大明。”

王承恩额头冷汗直冒。

换做平时打死他都不敢说,现在情况不同,流贼不日将至,再不走就来不及了。

他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,“臣王承恩,斗胆请皇爷依冯元飏之策南迁!”

崇祯轻轻摇头,“朕不能走。”

“皇爷!”王承恩急的差点哭了出来。

崇祯没有怀疑王承恩的忠心,他摇着头说道:“京城遍布李自成细作,一旦南迁的消息传出,将不战自乱。届时他只需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向山东星夜进军,可陆路拦截,也可出海截断朕的南下之路。到时候朕将逃无可逃,守无可守。”

王承恩脑门开始冒汗,他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无知和鲁莽。

“就算朕能顺利到达应天府,等于把北京拱手让给流贼。吴三桂北有建奴,南有流贼,他...能不降吗?”

“关宁军是我大明最后一支精锐,朕...不想丢。”

崇祯本不想多做解释,但王承恩大局观不够,需要培养才能成为他的臂膀。

王承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,犹豫的说道:“可是......”

后半句话没敢说出口。

他不敢说也不能说,皇爷是天子之躯,肯定不会出事。

崇祯闭着眼,又思考了一会。

明末的水太深了。

东北有建奴,北方有鞑靼,西南有张献忠作乱,西部和中原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搅得天翻地覆。土地兼并严重,国库空虚,文官集团党派内斗,军饷贪腐层出不穷。

再加上小冰河期严寒导致的粮食减产,各地干旱,瘟疫盛行。

怎么办?

良久,他缓缓睁开眼。

既然穿越到这个世界,肯定有办法改变历史。

不,历史已经改变了。

历史上的崇祯没收到这封密疏,由于他反复无常且多疑的性格,文武百官没有人愿意将这封密疏转达给崇祯。毕竟如果在逃跑途中被李自成的人发现,冯元飏和转达密疏的人会因通敌罪被处死。

一周!

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陷广宁门,到时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无法扭转局面。

老天爷给了一周时间改变崇祯和大明的命运。

他站身吩咐道:“王承恩,朕说,你记”


“还不是给我们升官晋职!”

“所以说啊,现官是一回事,现管又是另一回事。换个人来,他征不上税,到头来陛下还得用我们。”

杨汝成听后恍然大悟,朝党崇雅深深的点了点头。

张凤翔皱着眉说道:“海柯的意思是,崇祯要从上往下把人全都换一遍?”

“稚羽兄猜的不错,我认为皇上的计划是先换尚书,再换侍郎,假以时日他会把京师的官员换个遍。”

“不,不会!”张凤翔摇头否认,“首先朝廷没有那么多人可以换,就算有,他也不知道别人的底细。现在正值用人之际,一旦换人朝廷将会大乱。到时候不用李自成来,刘芳亮一到城门就开了。我说的对吧于姜兄(党崇雅字于姜)!”

党崇雅是晋党人,他背后是陕西和山西商人。这些商人不但做大明的生意,也做李自成和建奴的生意。

其他人觉得党崇雅肯定会第一个投降。

党崇雅被张凤翔问的愣了下,他眯着眼看向其他三人,微微一笑,没说话。

张凤翔有些不悦:“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,希望你们都能打开天窗说亮话。”

党崇雅皱着眉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我觉得你们多虑了,皇上这么做只有两个目的:收买人心,筹饷。”

“他想告诉全京城的人,他杀了贪官,杀了勋贵。老百姓不知道其中缘由,只要杀当官的,他们就会高兴,就会向着皇上。”

“至于筹饷,大家都看在眼里了。朝廷缺钱,皇上挖出来的二百万两银子只能解一时之急,等钱花完了他还得想办法筹钱。”

“所以...”张凤翔打断了党崇雅的话,“崇祯会抄京师所有官员的家?”

“有可能!”党崇雅认真的点头。

嘶...

其他三人同时倒吸一口凉气。

换做往常他们肯定不会相信这种言论,但今天崇祯的表现太不正常了。

他不但砍了颇受宠信的内阁首辅,而且还要治成国公和兵部尚书的罪。

尤其是成国公朱纯臣,按照惯例,只要他不犯谋反之类的大罪就不会被治罪。

简直闻所未闻!

他们不怕罢官。

宦海沉浮本就是常事,而且崇祯性格反复无常,他们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心里准备。

怕的是抄家!

一旦被抄家,之前几十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。

他们必须想办法避免这种结果。

沈维炳想了一会也没想出个头绪,只好朝张凤翔拱手施礼道:“如果此话成真,稚羽兄可有良策?”

党崇雅和杨汝成见状也拱手问道:“稚羽兄见多识广,还请帮帮我们。”

张凤翔看着其他三人,心中虽然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,但是考虑到他们手中都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,只好认真思考对策。

片刻后,对策在脑海中快速成型,“既然如此,我给各位出个主意。”

“稚羽兄请讲!”

“麻烦稚羽兄了。”

“如果崇祯和李邦华以贪腐名义治汝等的罪,你们便弹劾皇亲国戚,朝中勋贵,告他们贪腐。记住,千万不能诬告,得有证据,证据可以从王之心那里买。”

众人眼前一亮。

对啊,崇祯敢对皇亲国戚下手?要死大家一起死。

“其次,崇祯和内阁让你们干什么,你们就干什么。多一件事不做,少一件事不行,千万不要被他抓住把柄。”

“第三,今夜回去后把家里的现银,值钱的东西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。钱庄,当铺,同乡家里都可以,只要找不到钱,他们就没办法治你们的罪。”
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銮驾的队伍行又进了一会,想象中的袭击并没有到来。崇祯之前的情绪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期待。

怎么还不来呢?再不来就进皇城了!

进了皇城可就彻底没戏了!

他下意识的扭头四处张望,试图寻找李若琏的神鹰。

前面空荡荡一片,什么也没有。左边是一片府邸,住在这的都是朝中勋贵。右手边也是一片宅子,朝中大员大部分都住在这一片。

当他看向右边时,以为转头的原因,整个上半身也跟着脖子做出了相应角度的的倾斜。

倾斜瞬间,左右两侧同时响起了破空声!

“嗖!”

“嗖!”

太快了,崇祯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。

等他反应z过来才发现,自己身上的罩甲被箭矢擦边而过,箭矢余威不减射中了旁边的王承恩。

罩甲是明朝皇帝特有的服饰,与后世的马甲有些相似,主要是骑马、射箭的时候穿,轻便,有一定防护能力,且活动不受影响。金色为主,红色为辅,上绣祥云龙纹,威严不可直视。

“啊!”王承恩被箭矢射中了屁股,他捂着屁股惨叫一声趴到了地上。

“有刺客!”

“护驾护驾!”

“保护皇上!抓刺客!”

不等被王承恩惨叫声结束,勇卫营的兵士已经将崇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。

刀剑出鞘,弓弩上弦,虎视眈眈的看向四周。

别说箭矢,就是一只蚊子都飞不进来。

勇卫营自成立以来战功无数,但这些战功与他们无关,而是来自孙应元,周遇吉和黄得功那些在外征战的袍泽们!

他们留守京师多年,没有立功的机会。现在机会好不容易来了,岂能轻易放过?

光天化日朗朗乾坤,竟然有人刺杀当今天子!

士可忍孰不可忍!

留守京师的勇卫营参将庞子晋大喝一声:“李左你带人追拿刺客,我护送陛下回宫。”

说完,他举着盾牌来到崇祯身边,保护着皇帝快速朝皇城方向移动。

勇卫营共有四营,每营三千人。

五人为伍,设伍长;二伍为什,设什长;二什为队,设队长;五队为哨,设哨长;十哨为总,设千总;五总为营,设营总。

李左是庞子晋手下的千总,手中原本管着五百人,由于大部分人都被抽调出京剿贼,现在手下只有百余人。

他感激的看了一眼庞子晋,同样大声回道:“末将遵命!”

凭借之前破空声传来的方向,又扫了眼王承恩中箭的位置,李飞带着人兵分两路追了下去。

一路朝勋贵府邸方向追去,另一路朝官员们居住的区域进行搜索。

李左带人跑了几步后在一处府邸前停下脚步。

定国公府...

大明现有五位公爵,英国公张世泽,黔国公沐天波,成国公朱纯臣,魏国公徐文爵,还有这位定国公徐允祯。

从声音判断,其中一道破空声就是从这里面传出来的。

怎么办?进还是不进?

如果冲进去找到了刺客还好。

若是找不到刺客,肯定会给他安上私闯国公府邸的罪名。到时候轻则流放,重则掉脑袋。

就在他犹豫的时候,远处马蹄声响起,隐约传来了人声。

不用想,肯定是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来了。皇帝遇刺的事传的很快,来早了还好,来晚了不但没功劳甚至会被弹劾治罪。

看着府门紧闭的定国公府,李左狠心咬了咬牙。

刺客最多有两人,只要抓取其中一人便是天大的功劳。
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京师,皇城外。

在锦衣卫和勇卫营的护卫下,崇祯离开了皇宫。

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古代的城池。

目光所至,皆是荒凉。

太破旧了。

偌大的北京城,大明朝的国都,路上铺的竟然是黄土......

没有混凝土和沥青也就算了,红砖青砖什么的总有吧?

然并卵!

脚下的黄土混合着白灰,前面的太监洒水降尘,地上的尘土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,慢慢沉淀。

一条条这样的道路在北京城内横纵交错,筑就繁华的同时,也昭示着百年沧桑。

崇祯没有乘坐銮驾,他骑在马背上,朝戊字库方向缓缓前进。

内府有十库。

分别是内承运、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,追赃、广积、广惠、广盈库。

内承运库归大内太监掌管。

乙字库属兵部。

甲字库,丙字库,丁字库,追赃库,广惠库,追赃库归户部管。

戊字、广积、广盈库属于工部掌管。

戊字库挨着安民厂,安民厂的前身是王恭厂,天启六年发生大爆炸后改名搬迁至此。

搬迁的原因很简单:之前离皇城太近,皇帝没有安全感。

不过王恭厂这个地方确实邪门,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炸过一次。

戊字库负责储存火器盔甲,京师三大营的家底都在这。

能不能守住京师,全靠这些火器!

早期边军的火器均出自工部,由于路途遥远不便运输,再加上工部制作成本太高,在边军的强烈要求下,他们拥有了自制火器的权利。

不能怪边军,工部制作一把火铳的成本是二两半银子,。

边军自制火铳性能与工部一致的情况下,仅需一半两。

可见贪腐多么严重。

工部尚书范景文早早带着工部的官员在戊字库门前迎接崇祯。

这些人里面,有两个人脸上写满了焦虑。

其中一个中年人,身材魁梧皮肤黝黑,一脸的络腮胡子,面目略显狰狞。初春时节寒风尚冷,他却仅穿了一件薄衫,袖子挽到手肘处,露出两条孔武有力的臂膀。

另一个人身材高大皮肤呈微棕色,满头金色的头发,高鼻梁眼神深邃,颧骨突出。

范景文带头施礼:“臣等参见万岁!”

“免礼,朕只是随便看看,众卿不用迎接,各司其职即可。”

“是。”

除了范景文和这两人外,其余人迅速离开。

朝堂上的事早已传遍京师,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陪在皇帝身边,伴君如伴虎的例子数不胜数,说错半句话就会招来杀人之祸。

“陛下,工部员外郎焦勖,工部主事汤若望奉旨听宣,不知陛下有何吩咐?”范景文朝旁边挪了一步,给焦勖和汤若望留让出位置。

“陛下。”两人再次施礼,低着头不敢多言。

他们怕啊!

换谁都会害怕,早朝的时候刚砍了内阁首辅,他们俩一个从五品,一个从六品,分分钟能治他们的罪。

“朕来瞧瞧火器,你们不要多虑。”

“陛下,请这边来。火器都在仓库里面存着,不便搬运。”范景文接过话,伸手指向戊字库的大门。

“都长锈了吧?”

“啊?”范景文老脸一红,“陛下说笑了,仓库内干燥异常,不会长锈。”

“朕是说,仓库里火器该拿出来试试了。”

“是,臣这两日就差人试火器。”

“这两日?”崇祯想大嘴巴抽他,“等流贼打到京师还试个屁!”

范景文自知说错了话,急忙跪地求饶:“陛下恕罪,臣这就安排。”

一行人走进戊字库的院子,匠人们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。

带着记忆穿越而来,他只想干两件事。

抢钱,杀人!

“你不用查凶手,朕有另外三件事交给你做。”

“臣领旨。”

“一,先查给户部运送粮草,给工部运输铠甲,兵器,火器的是哪些商号,并查清楚朝中哪些大臣与之交往密切,重点查晋商和江浙商人。”

李若琏默默在心中记录。

“二,模仿这几人的笔迹写几封密信。”崇祯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摞奏本递给李若琏。

李若琏打开奏本扫了几眼后头皮发麻。

这些人有勋贵,有朝臣,甚至还有死人。

死人是前内阁首辅魏藻德,他的奏本也在其中。

李若琏毕恭毕敬的问道:“陛下,不知密信内容有何要求?”

“这些人私通流贼,朕需要证据。”

“臣,领旨!”李若琏毫不犹豫的将奏本放进怀中藏好。

崇祯对李若琏的表现很是满意,点点头继续说道:“第三件事有些棘手,可能会死人。”

“臣蒙受君恩,不惧生死!”

“好!第三件事是一件震动京师的大事!”

大事?

李若琏浑身一震顿时来了精神。

“今夜子时,血洗前内阁首辅陈演和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府邸。记住,要悄无声息干净利落。府中男女老幼全部处死,一个活口也不留。所有财物洗劫一空,不用交给朕,留着自己用就行。”

李若琏安静了一会。

他没料到皇帝竟然用这么低调的方式杀人。

无论杀谁他都不该犹豫。

但李若琏还是犹豫了片刻,面露为难之色说道:“陛下,京师晚上有巡捕营和锦衣卫的人巡夜。臣的人虽然能征善战,被他们发现将免不了一场硬仗。生死事小,坏了陛下的计划事大。”

李若琏的担心不无道理,巡捕营和锦衣卫虽然之战力羸弱,但胜在人多势众。如果发生冲突,对方有支援的情况下会把他们活活耗死。

到时候不但没有完成任务,反而白白损失人手,得不偿失。

崇祯心中早有对策,他微微摇头:“放心吧,其他人交给朕。”

“遵旨!”李若琏施礼后快速离开。

他刚走出殿门,王之心和吴梦明并肩走了进来。

两人同时跪倒在地。

王之心一脸担忧:“不知陛下龙体如何?臣有罪,让陛下受惊了。”

吴梦明脸色写满了焦虑:“陛下,臣失职。求陛下给臣一次机会,臣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!”

皇帝出宫外围警戒任务由锦衣卫和东厂负责,无论他们当时在不在场,都是第一责任人。

出了这种事,皇帝怪罪下来难逃其咎。

崇祯嘴角挂着一丝嘲笑:“好,朕赐你们自尽,去吧。”

王之心和吴梦明俩人顿时傻了眼。

他们是皇帝的宠臣,深受君王信任。

今天的事固然严重,在他们眼里却到不了赐死的地步。况且现在正是用人之际,陛下怎么会舍得让他们自尽?

可话从崇祯的嘴里说出来,他们又不敢不信。

片刻后王之心率先求道:“陛下饶命,陛下饶命!臣固然有失职之实,求陛下看在臣忠心耿耿的份上饶了臣。”

“臣愿戴罪立功找到幕后真凶。”

吴梦明见状开始模仿王之心,他一边磕头一边流泪:“陛下恕罪!陛下恕罪!”

他没有王之心那么能言善辩,只能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。

声音凄惨,泪流满面,让人动容。

崇祯被吴梦明的哭声扰的心烦,崇祯当时怎么想的?竟然让这么个家伙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!

“再让锦衣卫去街上找一些十几岁的孩子贩卖,每份邸报售价二文。其中一文钱朝廷,另一文钱归贩卖者。”

起初崇祯打算免费送报纸,等量起来后再卖。考虑到白给的没人珍惜,不如低价卖。明朝货币体系是银本位,铜钱本不值钱,普通百姓购买不会产生负担。

“臣妾遵旨。”

深夜,通州。

左都督刘文耀终于和天津巡抚冯元飏会和。他带了两千人,冯元飏也带了两千人,四千人握在手中,底气比之前足很多。

施礼后,冯元飏小心问道:“左都督一路辛苦,万岁和太子在哪辆车上?臣想拜见一番。”

他还不知道崇祯固守北京的消息,以为他在后面某辆马车上。

“陛下固守京师,我等护送太子及王公大臣去往南京。”

冯元飏一怔,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。

皇帝固守京师?

北京有多少兵马?火炮火铳又有多少?军民是否团结?

他不知道。

只知道皇上有一颗君王不退的决心。

冯元飏翻身下马,郑重的朝京师所在方向磕了一个头,双眼通红看向刘文耀。

“左都督,老臣能否拜见太子?”

刘文耀轻轻摇头:“太子偶染风寒不便见人,一切事务由我负责。”

“冯巡抚,船在哪里?”锦衣卫千户高文采举着火把问道。

他一直紧跟在冯元飏身旁,一是便于交流,二是如果发现他有异心,能第一时间擒拿。

“海船巨大,吃水深,走不了运河,只能在直沽登船,距离此地二百余里。”

刘文耀眉头紧锁。

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兵分两路,一路先是向北,到达宣府后去往居庸关,截断皇上往北的路线。

另一路向北然后往东,从京师南面的保定府进攻,试图截断皇上南下之路。

据塘报可知,昨天南面的流贼刚刚攻陷河间府,河间府距离天津也是二百多里。

消息从北京传到河间需要一天,从河间骑兵到天津需要两天。

反观他们南迁的队伍,就算昼夜不停,到达天津需要三天。

两者时间差不多。

不行,得加快速度。

“高千户,流贼昨日攻陷河间府,必须加快速度才能甩开他们。通知所有人,快马加鞭。”

高文采又何尝不知,他一脸无奈:“都督,道路泥泞,若是马车速度太快,容易翻车。且这些马屁都以耐力见长,并不善奔跑,只能缓行。”

刘文耀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,坐在战马上思索良久。

这样下去不是办法。

如果流贼派出一支轻骑,从河间府快马赶往直沽,在时间上完全来得及。

双方遭遇后,对方主将如果还有点脑子,不用骑兵冲阵,围着车队轮番放箭就行。

在骑兵眼里,这些马车是活靶子。

到时他们追不上,跑不掉,时间一长会被活活拖累死。

经过思考后,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。

“冯巡抚,高千户,我有一计。”

冯元飏抬头:“都督请讲。”

“太子南迁的消息从京师传到河间府最快仅需一夜,骑兵从河间到天津需两天。按照我们目前的速度,到达直沽也是两天。”

“我的意思是让高千户带两千人快马赶往武清城外,到达后就地休息以逸待劳。假如流贼派轻骑截杀太子,选择的地点肯定是武清附近。他们如果来,高千户正好可以抵挡。如果不来,等车队到达后再一同前往直沽登船入海。”

“如何?”

冯元飏拿出地图,高文采举着火把,边看边算。

崇祯不说话,既不承认也不否认!


“臣以为给京师百姓发钱治鼠一事有待商榷。九边大军尚且缺饷,陛下给百姓发钱的消息传出去,臣怕边军军心不稳。”

“边军的亏空,今天差不多能补上。昨日从成国公府上抄没家产超过了五百万两。”

“五百万两???”李邦华瞪大了眼睛,不敢相信。

他清楚自崇祯十五年以后,当官的没有不贪污,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成国公府,竟然能搜出五百万两银子。

为什么说没有不贪的?

他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,军队吃空饷的问题不是没法管,而是不能管。缺饷的明军到处举白旗,武将们为了笼络军队,只能想方设法搞钱。

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吃空饷。

一旦朝廷欠饷,之前吃空饷的钱就可以拿出来补贴,解一时之急。

朱纯臣当过几年京营总督,虽然猜到他会贪墨,但没料到数额竟然如此之大。

见李邦华愣神,崇祯吩咐道:“李阁老,朕怕你募兵不顺,特在西四牌楼附近搭了个戏台,你们兵部看戏的同时正好可以募兵。”

“至于练兵...你是行家,看着办就行。”

“是...臣这就去办。”李邦华眨了眨因为休息不好而通红的双眼,迈步离开。

王承恩在殿门外看着崇祯从容不迫的样子,有些欣慰。皇爷的驭人之道,比之前强了不知多少倍。

隐约间,他觉得皇爷变了。

不,是成长了。

他虽然没受过多么正统的教育,在看人这方面却准的很。

大明的天,越来越亮了!

“皇爷,东厂提督王之心求见。”崇祯刚要休息一会,王承恩的声音从殿门附近传来。

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王之心步履匆匆的迈步上殿,叩首施礼。

礼毕后,王之心小心的问:“陛下,定国公府已被臣围了一夜,不知陛下有何吩咐。”

崇祯猛地一拍桌子,声音之大吓得王之心直接跪地。

“吩咐?你们东厂没有朕的吩咐就破不了案是吗?”

“朕登基这么多年,花了这么多钱,养了这么多人,你告诉朕有何吩咐?”

“嗯?”

王之心额头冷汗直冒,跪在地上不停地用衣袖擦汗,“陛下,臣...这就去办。”

离开乾清宫后,王之心站在原地想了一会。

他来这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找骂,而是想探一探崇祯的口风。

如果提到定国公时皇上面有不悦,那么定国公就可以是凶手!

证据随时都能制造。

结果皇上表现的滴水不漏!

这就难办了。

定国公是凶手吗?哪个凶手会傻到藏在自己家行刺皇帝?

可是。

如果他不是凶手,幕后真凶会是谁?

行刺之人已经死了,线索断了。

别说三天破案,就是三十天也没戏。

王之心顿感头大。

想了一会王之心猛地一拍大腿,急匆匆离开。

......

皇城北安门外,北镇抚司衙门。

李若琏刚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,正在处理皇上交给他的任务。

崇祯让他办三件事。

灭门之事已经办完了,模仿勋贵,朝臣笔迹的信件也已完成。

最后一件比较难办,但也查的差不多了。

明朝商业发达,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功劳。

明朝九边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,武器,护具,火器数量非常惊人,前期主要靠武官押运。但弊端是满载去,空载回,成本居高不下。

后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,便委托商队运送。运送时配备武官,士卒押运,确保万无一失。
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